熱處理的主要作用是消除鍛造應力,降低火車輪鍛件表面硬度,提高機加工性能;調整和改善在鍛造過程中形成的過熱與粗大組織,降低火車輪鍛件內部化學成分與金相組織的不均勻性,細化晶粒,提高產品綜合性能。
大型火車輪鍛件的熱處理工藝一般分為預備熱處理和性能熱處理。預備熱處理一般在鍛后熱處理中完成,主要目的是調整和細化晶粒,一般采用多次正火的方法,且正火溫度逐漸降低。性能熱處理一般采用調質工藝,在盡可能高的溫度下進行材料的奧氏體化,采用髙冷卻速度進行淬火處理,最后利用回火降低內部應力,得到產品最終組織。
上述工藝流程屬于熱加工范圍,即在材料再結晶溫度以上進行的加工過程,因此可以控制和改變產品的晶粒結構。而對于大型火車輪鍛件而言,由于其質量和厚度都很大,受其傳熱特性的限制,冷卻速度很難取得很大,因此,很難完全通過澆鑄和熱處理來控制其內部晶粒結構。采用反復奧氏體化的方法,則會延長產品生產周期,耗費大量能源。而鍛造過程兼顧產品成形和晶粒細化,可以通過不同的鍛造工藝保證產品成形,并利用熱變形過程中各種軟化機 制來細化火車輪鍛件內部的細觀晶粒組織,是控制產品組織性能非常重要的手段。
火車輪鍛件的硬度檢驗多采用便攜式硬度計進行。檢驗車輪的踏面硬度時,沿車輪圓周方向在踏面上均勻測量3點,2點合格即為踏面硬度合格。 車輪踏面淬硬層深度的檢驗,主要是驗證車輪鍛件的熱處理加工工藝,是一種破壞性檢驗。可將一成品車輪用薄的片式銑刀將車輪剖開,墊實剖開的車輪,用硬度計在20mm處進行檢驗。銑刀時注意切削速度及冷卻問題,避免切面過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