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車輪鍛件脫碳的危害
1.火車輪鍛件表面脫碳使其表面硬度下降,強度和耐磨性降低,嚴重的脫碳在鍛造時會產生龜裂;超過鍛件加工余量的脫碳層,會影響零件的使用性能。所以,重要的零件和精密模鍛件是不允許存在有脫碳層的,故需要采用無氧化和無脫碳的加熱。
2.脫碳使鋼鍛件疲勞強度降低,可導致零件在使用中過早發生疲勞損壞,所以轎車發動機連桿工字型桿部對脫碳層深度有嚴格要求,一般要求≤0.15mm,甚至≤0.lmm,因為脫碳層深度直接彩響連桿的疲勞強度。
3.鋼表面脫碳以后,由于表層與心部的組織不同而線膨脹系數不同,淬火時發生不同的組織轉變及體積變化而引起很大的內應力,同時,表層經脫碳后強度下降,使零件淬火時有產生裂紋的可能。
影響火車輪鍛件脫碳的因素
脫碳和氧化一樣,既是化學作用過程,又是原子的擴散過程,所以影響脫碳的主要因素是被加熱金屬化學成分和加熱環境(如爐氣成分、加熱溫度、加熱時間)兩方面因素的影響,即內因和外因。
1.鋼中的化學成分:鋼的含碳量越多,脫碳層也越深。合金元素中,W、Al、SI、Co等元索促使脫碳增加,而Cr、Mn等元素則阻止脫碳,Ni和V對鋼的脫碳沒有影響。
2.爐氣成分
爐氣成分中的氧化性物質(二氧化碳、氧氣和水等)越多,脫碳越嚴重,其中脫碳能力最強的是H20(汽),但是當燃料在過剩空氣中燃燒,較多較快的形成氧化皮后,會阻礙碳的擴散,此時脫碳傾向則減弱。爐內空氣不足時,在燃燒產物中會出現氫氣,當燃料含有較多水分時,這種氫和水蒸氣的并存,有強烈的脫碳作用,一般在中性介質或弱氧化性介質中加熱可減少脫碳。
3.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
—般來說,隨著加熱溫度的升髙和加熱時間的延長,都將加劇脫碳的傾向。但是鋼在700℃~1000℃時,表面形成的氧化皮能阻礙碳的擴散,減弱脫碳程度,當溫度再上升時,隨著碳擴散的速度增大,氧化皮也失去保護作用,脫碳層進一步加深,這時脫碳比氧化更激烈,如GCrl5鋼。加熱到1100℃~1200℃時,將產生強烈的脫碳。加熱時間越長,脫碳層也越深。但不是成正比的,當超過一定數值后,脫碳深度的增加就逐漸減弱,這時脫碳比氧化更激烈,試驗指出,高速鋼在1000℃的高溫下經過0.5h,其脫碳層深度為0.4mm,保溫4h后為1.0mm,保溫12h后僅為1.2mm;若將加熱溫度升到1050℃,則脫碳層深度增到2mm。
防止火車輪鍛件脫碳的措施,具體措施如下:
1.盡可能采用快速加熱法,控制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,尤其是高溫下的停留時間要盡量縮短。
2.在保護性氣體或可控氣氛中加熱,可以得到不脫碳或少脫碳的金屬表面。所謂可控氣氛,就是通過調節二氧化碳、一氧化碳、水、氫氣相對含最,使碳和脫碳氣體的氧化-還原反應的方向得到控制,達到減少脫碳目的。
3.加熱前坯料表面噴刷使脫碳氣體不能浸透的保護涂層。如石墨粉與水玻璃混合劑,硼砂水浸液,玻璃粉涂料等,均可收到一定的效果。